应牛配
"风卷清云尽,空天万里霜。"
今日霜降,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(24 solar terms)中的第十八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。作为秋季向冬季过渡的关键节点,霜降不仅标志着天气渐冷、初霜登场,更意味着大自然正悄然开启季节交替的序章。这凝结于草木间的"霜",并非天降之物,而是近地面水汽在气温骤降中凝结而成的细小冰晶,其英文表达为 Frost ’ s Descent。
霜降时节,神州大地尽显秋冬交替的独特景致。北方草木摇落,百草渐萎,"霜降杀百草"的民间说法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万物敛藏的萧瑟;而南方秋意尚存,枫红菊艳,犹存一抹倔强的斑斓。在气象学上,秋季的第一次霜被称作"早霜"或"菊花霜",彼时菊香满溢,登高赏菊便成了这一节气最具雅趣的活动,古人"霜打菊花开"的说法,正是对这份秋日盛景的生动诠释。
霜降,也是农事节奏的转折点。农谚说:"处暑高粱白露谷,霜降到了拔萝卜",北方农家纷纷抢收萝卜、白菜,防霜冻损其鲜甜;孩童结束锄麦的劳作,邻里共赴赛神活动应牛配,田间地头洋溢着收成的喜悦与酬神的虔诚。在广西,壮族的"霜降节"更是一场稻作文化的盛宴,人们酬谢自然、走访亲友,延续着古老的土地情怀。
饮食,是中国人顺应时节最温暖的表达。在部分地区,霜降吃红柿子是必不可少的仪式,当地人认为此举既能御寒保暖、补益筋骨,还能避免冬季嘴唇干裂,泉州更有"霜降吃丁柿,不会流鼻涕"的说法。山东人偏爱霜降时节的萝卜;广西玉林则会在这天食用牛肉制品补充能量;闽南地区更是盛行"补霜降"的传统,认为"一年补透透,不如补霜降",鸭子也因此成为市场上的热销食材。此外,赏菊饮酒的习俗自古延续至今,不少地方会举办菊花会,人们在菊香氤氲中举杯畅饮,感受秋日的静谧与惬意。
文人笔下,霜降更添一层意境。元稹在《咏廿四气诗 霜降九月中》以"风卷清云尽,空天万里霜"开篇,寥寥数笔勾勒出霜降时节的苍茫秋景;王冕在《舟中杂纪》中另辟蹊径,用"露深花气冷,霜降蟹膏肥"描绘出江南水乡的鲜活秋意;李商隐的《霜月》借青女与素娥"斗婵娟"以喻高洁;杜牧一句"霜叶红于二月花",让枫色成为秋日最灿烂的诗篇;陆游虽在《霜降前四日颇寒》中感叹"草木初黄落",却以"已有复燃灰"传递出生生不息的希望。
霜降,是秋的终章,也是冬的序曲。在这清寒渐浓、叶落霜白的时节,愿你不负最后秋光:登高望远,赏红枫黄菊;聚友温食,品柿香鸭暖。在大自然的变化中,感受季节交替的韵味,珍藏这份独属于深秋的静谧与美好。
微信审核 | 陈鹏
视觉设计 | 栾晓雁
视频内容 | 平悦
微信编辑 | 郭庆娜 董磊应牛配
垒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